【太陽報專訊】粵劇「萬能泰斗」薛覺先位於廣州妙高台的故居,迷你倉庫上月在一夜之間被強拆夷平,廣州人痛失國寶級歷史建築。薛覺先的足�已成廢墟,昔日的特色建築斷裂散落一地,滿目瘡痍,全城強烈要求政府保留頹垣敗瓦現狀,建設「強拆紀念館」或「恥辱柱」,將強拆惡行公諸於世,「等�人睇�佢有幾衰!」矛頭直指本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兼全國政協委員林建岳旗下進行強拆的開發公司。而見證妙高台歷史的薛覺先弟子更深感痛心,直斥開發商為利益不惜粗暴對待文物,倣法橫蠻無理,要求政府重罰違法發展商以儆效尤。「不知所謂,真係好可惡,復建同造假有咩分別?都冇晒薛覺先住過�痕�,起過有咩用?唔應該再復建,最好就留番個遺址,等後世人記住今次�恥辱!最好起塊碑,公開強拆惡行!」提起恩師妙高台故居被強拆,薛覺先的弟子葉兆柏情緒激動起來,直斥開發商漠視文物保育,「好無理,真係好嬲!」柏哥在薛覺先移居廣州後隨他學藝,經常到訪妙高台探望恩師,見證薛居住在妙高台的歲月。對極具歷史價值的建築被發展商肆意摧毀,柏哥坦言悲憤莫名,心情至今仍難以平復。遷拆證逾期 行為屬違法記者周日重返現場,上址已被圍封,大門深鎖,內�一片頹垣敗瓦。昔日特色的巨型樑柱現已斷成一截截,散落滿地,而具中國色彩的鐵窗框亦不再復見,剩下的只有破碎的玻璃、斷裂的鐵枝,遺下滿地欷歔。有不齒開發商強拆行為的市民,在地盤麗豐控股有限公司的圍板上寫下「欲速則不達」等字眼宣洩不滿。妙高台建築物位於廣州詩書路,與金陵台建築形成田字格局,屬中西合璧設計,別具一格。如此珍貴的建築卻在上月十日深夜,遭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兼全國政協林建岳旗下公司的挖土機一夜剷平,事件引起全國嘩然。開發商廣州翠樺地產置業有限公司,被揭在拆遷許可證過期的情況下清拆歷史建築,強拆行為已屬違法。上周五,廣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調查結果,形容這是一宗「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情節惡劣」的違法事件。調查報告又揭露,翠樺在未與全部被拆建築的產權業主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便強拆,是侵犯業主合法財產權,對於開發商涉嫌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當局建議移交司法機關進一步調查取證和依法處理,又建議涉事公司復建違法清拆的民國建築群。「應該罰到發展商破產」強拆事件發生一個月,附近居民仍怒氣未消。葛先生憶述,事發當晚正在熟睡,突然被轟轟巨響嚇醒,「當時唔知發生咩事,第二日先見棟樓畀人拆�,好過分。」他認為,復建已失去歷史意義,應該保留現時的廢墟狀態,紀念廣州之恥,將開發商的無恥強拆行為長留於世,亦可教育當地市民保育的重要性。在詩書路售賣塑膠製品的裘先生憶述,當天早上六時外出跑步時,目睹挖土機完成清拆後駛離現場,對妙高台及金陵台被拆,深感可惜,「我住這邊十幾年了,特色建築近年愈來愈少,很可惜。留下(妙高台及金陵台)的一磚一瓦也好,提醒大家要保護古蹟。」而看到報道專程到現場了解事件的葉先生,看見建築群被毀於一旦,亦直斥開發商:「有錢大晒?應該罰到發展商破產!等佢以後都唔敢再做!」事實上,廣州本地文化愛好者「古粵秀色」網站創辦人楊華輝,早在2011年游走廣州街頭拍攝特色老建築照片時,已發現妙高台及金陵台極具特色,直至2012年5月,開發商展開清拆工程,楊即時要求相關部門保留建築,並積極研究建築物背後的歷史。「經深入調查之後,發現妙高台原來係薛覺先舊居,咁就更加有價值,更應該保留,當時政府都好重視,即刻派專家去評估價值。我��呢一年入面,好盡力去挽救,突然一夜之間被拆�,好震驚!」楊指,即使日後復建妙高台及金陵台,亦應立碑詳述今次強拆再重建的經過,以起警惕及教育作用。復建失意義 敗瓦留警惕華南理工大學城市規劃系主任王世福表示,妙高台及金陵台一帶的建築群相當具歷史價值,今次發生了破壞事件,應將歷史記憶與痕�一同保留,使其更具有紀念價值。他認為,完全復建並不明智。而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教授鄭力鵬則提議用強拆後餘下的建築物構件,如柱子或外牆等作為裝飾物或標誌。對於有網民建議設立「強拆紀念館」或「恥辱柱」,鄭坦言「意見很好,確應如此」。他續指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則內地一向不主張重建。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則表示若要復建,「最困難的是內部構造,照片和相關資料太少了,很難還原」。事件除了激起廣州人民的不滿外,亦引起本港保育團體及學者的關注。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坦言,文物古蹟遭拆卸後,即使重建,其建築及文化價值亦將大打折扣,反而留下頹垣敗瓦可告誡後人不要重犯,「唔係一件壞事,可以畀大家知道開發商�罪行,同埋強拆係唔好�,提醒大家要注意保育。」禍及旅發局 學者促懲處李少文續指,保留遺�的做法在內地較罕見,若能成事,可起衝擊性作用,「重新起番,反而大家會淡忘呢件事(強拆)」,惟實際處理方法應交予社會討論。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則指,是次強拆事件反映廣州市政府對文物保育未有足夠重視,當局應嚴肅處理,對任何違法者作出適當懲處。善後方面,他認為即使決定原汁原味重建,亦可於重建後豎立「恥辱碑」,「畀外人知道有件咁�事,警惕大家。」宋稱,事件已影響林建岳的聲譽,「亦影響埋旅發局,大家都知佢��上任主席,而文化對旅遊發展又好重要,佢好應該真誠面對呢件事!」原發展商財困爛尾 翠樺接手拆遷妙高台和金陵台位於廣州市越秀區觀綠路和詩書路交匯處北面,事實上,有關土地早於1994年已被徵收,在1996年開始進行發展,原發展商廣州市南方建設開發公司需自行處理業主的拆遷問題,最後因資金不繼,工程於1998年爛尾。內地考察證具文化價值直至2007年,香港麗豐控股有限公司投得上述土地,由旗下廣州市翠樺地產置業有限公司負責相關發展項目,2008年起,翠樺一直在為南方建設遺下的拆遷問題「執手尾」,與業主商討處理方法,期間有內地關注者發現妙高台等建築群蘊含深厚的文化價值,一時間保育之聲四起。2012年5月,內地有關部門派員實地考察,證實該處的文化價值,欲「叫停」發展商的拆遷行為。有指當時發展商尚領有拆遷許可證,有效期至同年9月,令情況十分尷尬。至本年1月,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通知發展商暫緩拆遷,其後當局亦制訂出談判方案,希望與發展商商討解決方法,並先後在1月、3月、4月及6月四度約談,但一直無果,之後6月10日發生強拆事件。記者翻查麗豐控股2011至2012年年報,當中載有「廣州觀綠路項目」,核准住宅及零售建築面積約為1.4萬平方米,另有65個停車位及配套設施,擬作住宅用途,預計於下年完工。資料顯示,麗豐控股為麗新集團旗下公司,而林建岳為麗新集團主席。網民震怒水花含笑:「應該建一個恥辱柱,而不是假的文物。」永遠猜錯:「都拆成那樣了怎麼恢復?山寨一個有意思嗎?」無敵小Boo:「不用恢復,請讓那一堆碎瓦永遠安靜躺在那�,誰也別動,讓子孫看看,讓世界看看,恥辱!」半半山和尚:「有甚麼好修的,把廢墟圍起來開個博物館吧,作為一種恥辱的符號存在。」陸基民:「把拆掉廣州金陵台妙高台的開發商釘在歷史恥辱柱上,讓千秋萬代的廣州人唾罵他!」被揭僅與一業主簽補償協議廣州市政府日前的調查報告揭示,妙高台及金陵台被拆的建築物共有五名業主,其中一名業主佔八分四業權,其餘四人各佔八分一業權,翠樺公司只有與其中一個擁八分一業權的業主簽訂拆遷補償協議,卻未有與其他業主簽約。強行清拆侵犯業主合法財產權,即屬違法。口頭承諾不了了之妙高台3號建築物的業主陳祖沛指,其父親1946年購買該物業,兩層半的大屋共183平方米。1998年,陳與原發展商廣州市南方建設開發公司簽訂拆遷補償協議,訂明提供搬遷補償費及在建築物建成後將安排回遷。其後工程爛尾,林建岳旗下的翠樺公司接手,曾派人與陳商討業權問題,承諾每平方米賠償8000元,讓他先租其他單位居住,惟未有簽定協議,後來協議不了了之。「我�等�兩、三個月冇聲氣,就打畀翠樺公司�邊,同我�傾�個人話我�住�個單位,唔關佢�公司事,之後就冇再傾過。」陳指,事件膠�多年,亦未獲合理賠償,上月開發商更在未得到業主的同意下,強拆其物業,「我�冇棄產,無啦啦畀人拆好無奈同心痛。希望快�解決件事,畀番間屋我�。」糅合意國舊上海風格 粵港商人1946年合資興建遭強拆的妙高台及金陵台一帶的建築群,無論是建築風格抑或歷史內涵,均極具文化價值。妙高台和金陵台其實是位於詩書路的兩條巷名,名字由來與國民黨及蔣介石大有淵源。被夷為平地的建築群屬連體設計,高兩層半,每層約有百多平方米,於1946年由粵港兩地商人合資興建。一排高聳的大石柱,配以花磚及西洋鐵窗花,混合了意大利和舊上海的建築風格,亦成為了妙高台的標誌;而金陵台使用的,則是棕紅色意大利批盪。至於詩書路的建築物採用了象徵主義設計,外貌有如一艘停泊在路邊的輪船,這種建築特色在廣州並不常見。而妙高台與金陵台的名字亦大有來頭,前者直接借用蔣介石於浙江省老家的名字,而後者「金陵」兩字,則是民國政府首都南京的古稱。另外,本港已故藝人、有「學生王子」之稱的鄧光榮,曾居於妙高台街尾,名伶陳天縱亦曾是「五哥」薛覺先故居的租客。妙高台儼如粵劇界聖地五哥於1954年搬進妙高台後,秉承了在港時的好客作風,不但常常與各界親朋好友相聚,更有不少慕名而來談藝討教者,令該處儼如粵劇界聖地。名伶「七哥」文覺非、「鏡哥」呂玉郎、「雞華」王中王、「蝦哥」羅家寶、抗日軍長蔡廷鍇亦曾是座上客。有指五哥早已視妙高台為他的歸宿,可惜其妻唐雪卿逝世後,該處頓成傷心地,五哥最後選擇搬走。事實上,廣州市越秀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早於去年五月,就上述三個地點發表的《建築專家論證情況匯報》指出,該些建築物為民國時期興建,現存同類建築為數不多,在廣州近現代建築史上具有較好的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應保留並加以保護。同月,廣州市規劃局亦曾表示,根據《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上述建築物所處地點屬於海珠中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保護範圍,按照2008年國務院頒布的相關條例,如有人要拆除位於保護範圍內的建築物,應先獲得規劃部門和文物部門批准。而由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邀請的五名內地專家,實地勘察後亦確認了上述地點的文化價值,曾參與討論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馮江形容該建築群屬於「熊貓級」。萬能泰斗自爆唔識打筋斗 創「薛腔」能生能旦 一生演逾500齣戲粵劇伶王薛覺先,廣東順德人,於香港出生。他一生參演過五百多齣戲,可文可武,能生能旦,更創下別具一格的「薛腔」,人稱「萬能泰斗」,因在家中排行第五,故被稱為「五哥」。廣東八和會館名譽副會長葉兆柏憶述當初因「把聲好似蚊咁細」不被看好,五哥卻鼓勵他道:「我都係咁細聲,細聲咪用技巧彌補囉!」並且不藏私地傳道授業,「冇�五哥,我唔會得到咁多人賞識。」而薛在香港的舊居「覺廬」,更被稱為「不掛招牌的粵劇學校」,他對粵劇界的助益可見一斑。五哥為人友善好客,與薛覺先兒子稔熟的陳祖沛坦言當時五哥雖然已名震粵劇界,但仍毫無架子,「成日請我食榴槤,又畀我去佢屋企玩,佢屋企好靚,仲有個雪櫃,�時幾乎全廣州都冇!」葉兆柏亦指,「萬能」的五哥其實十分謙虛,曾笑言:「其實唔係萬能,我都唔識打筋斗!」妙高台、金陵台強拆事件始末日期 事件1940年代 粵港商人合資興建妙高台、金陵台。1950年代 薛覺先搬進妙高台居住1994年 相關土地被徵收發展1998年 工程因資金問題爛尾2007年 林建岳旗下公司投得相關土地2009年 發展商獲批准拆遷許可2011年 拆遷許可獲延期至2012年9月3日,後未再獲延期。2012年5月 相關土地的保育問題引起廣泛關注2013年1月 內地有關部門通知發展商暫緩拆遷2013年1月至6月 內地有關部門四度約談發展商,希望處理問題,未果。2013年6月10日 妙高台及金陵台遭強拆
- Jul 12 Fri 2013 22:30
倡議建碑立柱 控訴無恥強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